找寻中国儿童电影的现实出路
电影《潜艇总动员5:时光宝盒》海报
2015年“六一”档前后,在中国内地上映的儿童电影,呈现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动画片居多,进口动画片数量和质量均超过国产动画片。“六一”前后上映的近10部儿童电影中,动画电影就有《潜艇总动员5:时光宝盒》 《超能兔战队》 《超级无敌羊咩咩》等九部;二是进口动画片排片多,国产动画片排片少。进口片《哆啦A梦:伴我同行》上映首日,占据各大影院三成左右的排片场次,首日票房超过3000万元。4部国产动画片仅《潜艇总动员5 》 “六一”单日拿下了1140万元的票房,其余3部动画的单日票房都在200万元以下,不幸沦为市场炮灰。三是传统风格的儿童故事片较少,仅有中国香港的《妈咪侠》强撑门面。国产儿童故事片彻底退出“六一”档,回落到最低谷时期。
常遭诟病的诸多问题依然存在
在1999年,中国内地仅生产儿童电影10部;而2012 - 2014年,中国内地每年共拍摄儿童电影50部左右。十余年时间,我国儿童片数量增长迅速,但一直为观众和儿童电影专家常年诟病的诸多问题,依然未解决彻底。
说教痕迹太重一直让国产儿童电影备受批评。目前,很大一批国内电影创作者对儿童电影的认识尚未完全与国际接轨。一个无法忽视的状况是:相当一部分儿童片导演仍然固守特定时期流传下来的儿童电影观念,拍摄出的儿童片主题陈旧、手法老套、仍然在生硬说教。这些电影往往都把儿童设置为循规蹈矩的“好孩子” ,其实这是违背儿童天性的,因为儿童“无知” ,探索新世界难免会犯些错误。
中外优秀儿童片里的儿童都是有个性的,甚至有些是“坏孩子” ,是调皮捣蛋的孩子。在信息时代,少年儿童和成人已经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在与信息产品的沟通和互动上,儿童甚至超过成人。一台电脑或手机,儿童轻易掌握其各项功能,众多成人却难以搞定甚至排斥使用它们。儿童电影编导不能仍然在电影里仅仅展示成人眼里看到的世界,不能过于追求人为的纯洁,要提炼反映真实生活,尊重儿童的天性,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并保护儿童个性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儿童电影,要么是成人眼里的孩子世界,要么是成人世界消失的孩子,以至于出现的后果是,成人和孩子很难同时喜欢一部影片。很多国产儿童片,主要角色低龄化,做着不可能的事情,说着不可能的话,人物虚假,无法吸引儿童和家长一起观看分享。
在国外,没有纯粹的儿童电影,他们把儿童电影当做合家欢的家庭电影,作为一个高效益的产业程序来制作。国外的家长买票和孩子一起看电影,是为了和孩子分享交流、释疑答惑。当今好莱坞已经出现一大趋势,即商业大片越来越低龄化,而动画大片却一直坚持成人化——以避免让成年人看了觉得“弱智” ,让一家人都感受到其乐融融。迪斯尼和皮克斯出品的动画片和魔幻电影,虽然主要针对未成年观众,但从不标榜自己是儿童电影,走的是老少皆宜的家庭娱乐路线。国内的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近年获得票房成功的都是针对低幼儿童的动画片。国产儿童电影要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必须拓宽视野,追求“老少皆宜” 。
2012年,我国电影总产量是500多部,其中儿童电影有55部。然而,由于大部分影片规模小、成本低,很难进入市场。即使有些影片能够公映,也往往因为推广力度不够而早早下线,难逃“影院一日游”的命运,票房成绩惨不忍睹。
成功典范值得借鉴
儿童电影遭受着一直以来的争议,但是细数中国电影发展史,儿童片还是颇有成功典范,且能从这些影片的创作中找寻到他山之石。这些影片中流露出的自然人性,秉持的儿童视角,体现出的丰富想象正是当前儿童片缺少的,尽管在今天电影技术高度发达,仍然值得儿童片创作所借鉴。
如1963年摄制的儿童故事片《小兵张嘎》 ,不论在思想上的深刻程度,人物性格塑造的丰富性以及艺术表现方式的探索等方面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尤其是主人公张嘎,这个具有浓郁的中国北方乡土气息和多姿多彩个性特征的抗日小英雄,成为新中国儿童故事片中相当成功的艺术形象。张嘎机智冒失、爱出风头、活泼好动、纯朴可爱的形象真实生动,是一个优点很多缺点明显的小英雄。正因为张嘎的不完美,不像众多革命历史题材儿童片里的小英雄那么高大全,更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同。
拍摄于1988年,由宋崇导演、张之路编剧的《霹雳贝贝》 ,则是中国第一部儿童科幻片。迄今为止,新中国拍摄的儿童片中,带有幻想色彩的,包括科学幻想、童话、神话、魔幻等非写实的儿童片不到30部。其中,带有科学幻想性质的影片只有《霹雳贝贝》 《魔表》 《大气层消失》 《疯狂的兔子》 《危险智能》等可怜的几部。科幻电影的主要观众是少年儿童。根据好莱坞历史票房排行榜,最赚钱的、排名前十的电影里有一半都是科幻片。我国儿童科幻电影不发达,不仅表明业界对这一片种的轻视,也反映了业界缺乏幻想精神和能力。
再如1990年,由杜小鸥、罗辰生编剧、尹力导演的《我的九月》 。这部影片将我国儿童片的制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影片从根本上实现了以“儿童为本源”的创作追求,编导和摄制组的各部门能够真正从儿童角度出发去“发现儿童” ,致力于唤醒安建军们的人格意识。本片始终围绕孩子们展开叙事,孩子们在前景活动,摄影机如同小伙伴般跟随他们,一同锻炼,一同开心,一同失落。
以真诚创作开辟儿童电影的出路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指出,儿童电影要有好看的故事,有趣的人物,生动的形象,否则无法吸引孩子们。儿童电影剧本的写作,比成年电影更有难度,支撑儿童电影的核心能源是童趣,作家需要有安徒生那样无比真诚与高度的智慧,才能讲出美妙有趣的故事。当下儿童电影在同网络和电视争夺孩子的好奇心,讲一个好看的电影故事实在是太难了,创造一个可爱的人物形象需要剧作家付出极大的真诚。
中国儿童电影问题的根本,在于电影本身的题材和故事不够吸引人,人物不吸引人。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会长、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克明认为:我们不缺人,不缺钱,也不缺题材,佳作贫乏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创作者太急功近利。多数低成本儿童电影在剧作和拍摄上粗糙,很多工作没有做扎实。
中国的电影人尝试过用大明星模式来拍摄儿童电影: 2009年,儿影厂拍摄了一部全明星阵容的儿童片《寻找成龙》 。成龙、张一山主演,偶像大腕们都来客串演出,被戏称为儿童版的《建国大业》 。这部电影投资300万,票房收入近2000万。但这种模式和《建国大业》一样,只能算是一种偶然现象,不能当做儿童片的常态。
2012年拍摄的《孙子从美国来》 ,是一部别开生面的喜剧化的亲情电影,也是一部优秀的儿童影片。在陕西农村里有位会耍皮影的老汉,儿子离家外出多年,突然领了个洋媳妇和洋孙子回到家里。因为有急事,儿子和洋媳妇要去外地,只好把洋孙子留给了爷爷照顾。这部影片从结构上就富有新意,容易产生戏剧冲突。该片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浓厚的祖孙感情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
影像有着儿童成长无法代替的力量。著名导演崔嵬就认为,电影的情绪感染力对儿童的影响力远远超过文学作品。有时候一部电影的意蕴,比起教科书和文件,更容易让孩子们理解和接受。中国儿童电影要扎扎实实做好剧本,要扎扎实实写好人物。人物是剧本之本,剧本是一剧之本。从这个角度来说,写好塑造好人物,是国产儿童电影走出困境的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