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烟台文艺网!
您当前的位置 : 烟台文艺网 >> 党的建设

王振先:一枪不发抢鬼子弹药库

作者:大小新闻 更新时间:2015-06-17 16:09

王振先:一枪不发抢鬼子弹药库

 

王振先70岁生日时的照片

 

“回想起炮火连天、杀声四起的战斗岁月,一幅幅战友前赴后继的悲壮画面久久定格在眼前,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来临之际,90岁的王振先回忆了他的革命经历。

 

人物简介

 

王振先,1925年出生在福山县狮子山区(现福山区回里镇)后富村,15岁时打入国民党福山县保安大队做我党秘密交通员,1942年参加八路军。在25年的戎马生涯中,参加大、小战斗二百多次,荣立大功四次和二、三等功七次,两次被评为战斗模范,荣获勇敢奖章一枚。

 

15岁少年走上了革命路

 

“我的童年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渡过的。”王振先说,那时军阀混战、外敌入侵,导致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正是国难当头才让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七七”事变时,十二岁的王振先由于家境贫寒只得离家讨饭、打短工。那时候,他的大姐、二妹早早给了人家当童养媳,二弟六岁就给地主放猪,常常挨饿、挨打;家中还有三弟、三妹、四妹,也是吃不饱,穿不暖。

 

有一次,日、伪军到村里“讨伐”,一个日本鬼子抢的鸡跑了,他就爬墙、钻草垛去抓,结果掉了队。在山上躲避的乡亲们回来看到他,就就顺手摸起棍子、铁锨追打他。那个鬼子拼命跑,到了村外一处小山头上打了一枪。走出去的的鬼子大部队听到枪声,急忙赶回来,接走了那个鬼子。“眼睁睁看着小鬼子大摇大摆地离去,那时候我就希望快点长大,好去杀鬼子!”王振先说。

 

1940年春天,通过村里的地下党员王文明介绍,他到国民党福山县保安团政训处(后改为政治部)情报科当了交通员。

 

“那个情报科的科长是我党人士,那里实际上也是我党的一个地下交通站。”王振先说,凭着机智和勇敢,他多次完成情报传递任务。

 

1942年,由于叛徒告密,我地下党组织撤出这个情报科,王振先就参加了胶东军区福山县大队,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开始了军旅生涯。

 

参加八路军经常去打游击

 

1942年夏,日寇疯狂扫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王振先他们就经常出没在山林,经常转移住地,以与鬼子周旋。

 

有一天后半夜,汉奸领着鬼子来了。王振先所在的福山县大队哨兵发现敌人摸进了村,就鸣枪报警,不料哑了火,他赶紧往回跑,喊着:“鬼子来啦,鬼子来啦!”

 

“虽然我们战备观念强,很快集合好了队伍,从敌人机枪火力下撤出,转移到村后的山上,但还是有三名战士牺牲、一人负伤。”王振先说,“在山上的松林里,看着鬼子在熊熊大火的光亮下抢掠老百姓的鸡、羊、耕牛,我们咬得牙根疼。”

 

天刚放亮,鬼子撤走了,王振先他们下山扑火时,意外和另一小股日伪军遭遇,仓促之间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格斗。

 

“那时我十七岁,个子小,但很机灵,看到敌人一点也没胆怯,只有一个念头——‘冲上去拼’。”王振先说,“我们人多,三四个人围着一个敌人,几乎所有的劲都用上了,当时班长喊‘小王看枪!小王后撤’,我一句也没听到,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杀鬼子报仇!”

 

战斗很快结束了,王振先他们杀死三个小鬼子、四个伪军,他也因表现勇敢受到领导的表扬,手中的“老套筒”也换成了“三八大盖”。

 

1943年间,是坚持敌后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国民党投降派勾结日寇封锁、蚕食抗日根据地,使我军民处于非常艰难困苦的境地。

 

“那时部队战斗频繁,枪枝弹药短缺,咱们兵工厂的规模小,也供给不上。”王振先说,为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就开始分散打游击,白天化装侦察,晚上随时准备战斗,伺机夺取敌人的枪支弹药来武装自己。为了保密,他们都是住在偏僻山区的小村庄里,鬼子大部队来扫荡,他们就躲进山里;小股部队来袭,他们就抓住时机将其消灭。

 

一枪不发抢了鬼子弹药库

 

“有一天,我和战友去县城侦察敌情,听卖杂货的老人说鬼子头天在据点仓库里卸下三汽车木箱子,我们意识到那是鬼子的枪支弹药,就马上回去向连长报告。”王振先说,当天下午,连长就带他们化装进城去看地形和敌人的岗哨。怕鬼子把枪弹分配给各炮楼,必须先下手为强,他们当场就定下了行动方案。

 

“民兵王亮子的二叔在据点给敌人做饭,傍晚就由王亮子和一名班长借家里有事找他叔叔进了据点,准备做内应。正巧厨房里堆着鬼子换洗的军装,他们就换上了。”王振先接着说,连长在八路军和民兵中挑选了六十多人,一个时辰准备了大小车二十多辆。

 

“没敢用牲口,全用人力推和拉!”王振先说,“那天晚上没有月亮,风嗖嗖地刮着,很冷。连长下了死命令:‘不准说话,不准有响声,争取不放枪拿下两处门岗,主要任务是抢运枪支弹药,任何人不得恋战!’”

 

王振先他们分成两路,悄悄接近了据点。他和班长摸到大门岗哨,两个哨兵没等喊出声就做了刀下鬼。炮楼里接应的三人也按约定时间佯装查哨,结束了两个鬼子哨兵的命。

 

“当时真是紧张、激动啊!心都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了!”王振先说,他们装车时为了不让箱子碰出动静,大家都脱掉棉衣包住箱子底。当时是寒冬腊月,温度有零下七八度,但他们紧张得一点都没感觉到冷,只是拼命地转运抢到的枪支弹药。大约一个多小时,车运到了接应地点,大车也换上了牲口拉。一路上,连长着压着声音督促大家快走。

 

“哪里是走啊,全是推着小车一路快跑!”王振先说,回到山上,一点人数一个也不少,连王亮子的二叔也穿着着鬼子的军服跟着来了,把大家乐得不得了。

 

天刚放亮,他们就听到鬼子大队人马追过来,但他们和老乡早已转移到村外树林里,恼羞成怒的鬼子放了几把火就撤了回去。

 

这一晚上,王振先他们一枪不发就把鬼子的弹药库搬空了,根据地的军民高兴得直扭秧歌,唱起了《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义勇军进行曲》和《抗日五更小调》,胶东军区战报头条还刊登了消息,王振先也立了大功。

 

就这样,在党的教育下,在战斗中锻炼和考验后,王振先1943年6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场肉搏战杀敌一百多人

 

1943年8月底的一个傍晚,王振先他们埋伏在敌人据点两侧的茅草浅水中执行任务,由于一名战士违纪抽烟暴露了目标,被外出讨伐回来的鬼子军官发现了,双方展开了一场近距离肉搏战,据点炮楼里看家的鬼子也下来参战了。

 

“当时我们人多,但日本鬼子武器装备精良,鬼子是两个人背靠背,我们是三个人背靠背,相互对峙,拼刺刀、拼枪托。”王振先说,战斗激烈而残酷,好几个新入伍的战士倒在了血泊中。他知道自己不如鬼子壮实,就沉着应战,能用抢打就不用刺刀,撂倒一个就跑出圈外,一连拼掉五六个,还救下两名八路军伤员。由于八路军英勇善战,又是有备而来,最终杀死敌人一百多,俘虏三十多,取得了胜利。在这次战斗中,王振先也负了伤,因作战勇敢,还被评为渤海军区战斗模范。

 

“在这场战斗中,我班当天入伍的新战士郑海潮身负重伤光荣牺牲。他临终前对我说:‘班长,我家是莱阳的,给家中捎个信。’”王振先说,当时他抱着这位满身是血的战友泣不成声——解放后,王振先曾经给莱阳县民政局写信,告知了这位烈士的姓名、家乡,以使其家人得到应享的优抚待遇。

 

1944年秋,我胶东军区积极主动对日伪军发起局部反攻,拔掉日伪军深入东海区腹地的据点,解放了威海卫,威海、文登、荣成相继解放,成为日军投降前我领导的抗日武装最早收复的城市。

 

“战后我们才知道,解放了威海就是保证了威海至东北的海上航线,保证了中央‘向北发展’战略决策的实施。”王振先说,“这也因此为全国的解放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责任编辑:文联编辑部
友情链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