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烟台文艺网!
您当前的位置 : 烟台文艺网 >> 文艺时空 >> 文艺鉴赏 >> 民间文艺

说说烟台街头老记忆——皮影戏

作者:胶东在线 更新时间:2014-07-28 10:49
皮影戏表演

  依依呀呀的京胡声,腾云驾雾的仙与魔,灯光影下众生在翻滚,几张兽皮装扮起喜与悲……这就是皮影戏的神韵与魅力,虽然和同龄的拉洋片、吹糖人等老玩意一样,他们的身影在烟台出现得越来越少了,但它们的韵味却始终弥漫在回忆中,一旦领略,便被沉醉。

  如今,这些老玩意再次被人想起,即便是带着尘土,即便是图案不够细腻,却依然成为孩童们的宠爱。也许就算再被冷落几百年,他们依然可以勃发出激情。虽然他们不够新潮,甚至过于简陋,因为他们是用心灵在舞蹈在演绎。

  说起皮影戏,其实不是烟台土生土长的。据刘正中老人讲,烟台的皮影戏大约出现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老海防营。到了大约1957年左右,老新世界(今市博物馆东侧)的东北角有间“紫来欢”赁书铺的老板于老三,在新世界商场北门对面偏西租了四间平房,正式上演皮影戏。每次表演一小时,大人买票一角钱,小孩五分。表演的内容有《济公传》、《杨家将》等。刘正中先生并非科班出身的老艺人。1958年,刘先生在西南河小学五年级就读,放学后经常去看皮影,也经常钻到幕后看光景。当时拓一个皮影人物的头形需二分钱,有美术功底的刘先生就跟着学。六年级的暑假,刘先生去了南关小学礼堂表演皮影,这是他第一次当众表演。后来上四中读书,学习紧张,他就把自己刻制的一百多个皮影人物头形全送人了,从此再没沾过皮影的边。这次借庙会之机“重出江湖”,刘正中算是与皮影再续前缘。

  皮影道具的制作过程是:首先,将皮子泡制、刮薄、磨平,然后,艺人们将各种人物的图谱描绘在上面,用各种型号的刀具刻凿后,再涂抹上颜色。刘正中告诉记者:“这个皮影戏这个身子、胳膊、上臂都是可以活动的,腿也是大腿和小腿也都是活动的。这个头是一种组合的,比方讲吧,可以拿下来这时候再插上去,你可以再换上别的人头。”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有10厘米左右。皮影人的四肢和头部是分别雕成的,用线联缀而成,以便表演时活动自如。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在每一个皮影的人物当中或者是其它物品也好,他都用什么来操纵呢,是由鸡毛管、鹅毛管和竹子棍所以说你把鹅毛管顶到这几个要进的部位,比方说胳膊和手上的位置,那么然后把竹棍刻成尖的,咱说是筲带筲度的插进去,这个时候他就听使唤了。”在皮影戏的表演中,人物的会经常翻转,除了制作时仔细考究外,还需要表演者手腕的灵活。“你比方说在《逗你玩》小虎这个角色,就是身子可以来回那个,都是这样在操作。当中可以这样操作,转过来了脸,朝这边喊他妈的时候,不就转过来了吗,就转过身来了,出来看衣服的时候就转过去了。”

  演出时,皮影紧贴屏幕活动,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皮影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场地限制,演员也不需正规训练,所以深受人民的喜爱。在皮影戏盛行的地区,人们会亲切地称它为“一担挑”艺术。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号,经国务院批准,皮影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刘宪营于馨杰王敬涛)

责任编辑:文艺网编辑部
友情链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