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相声能救相声吗? 作者:万阕歌
大伙儿听说过拍卖画作和小说版权的,但可能压根没想过相声新作品也能拍卖。7月2日,全国(天津)相声新作品大赛作品拍卖会将在北京举行,从而敲响相声作品拍卖第一槌。该活动在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姜昆则表示,希望借此第一槌,可以维护相声作家的权益,激发广大作者的创作积极性,不断壮大相声创作队伍,创作出精品力作。
应该承认,从维护各方利益等角度讲,举办相声作品拍卖会,确实是可行的。它可以让相声作者得到应得的回报——据姜昆透露,现在,很多相声作者写出一个段子之后,有的直接给演员去演,没有任何酬劳,稍好一点的能够得到一两百元的稿费,但是演员拿走这个段子去参加各种商业演出所获得的演出费,却没有给作者分成;它必然提高相声作者的创作热情,从而使得相声演员能够获得更多、更新、更好的段子;它对整个文艺创作也可起到一种示范作用,包括音乐作品、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或许都可采取拍卖的方式,让相关作品产生出最大、最质化的价值,让相关作者获得最大、最公平的回报。
但是,作为一种偿试,我又认为像这样的相声拍卖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说它有风险,主要包括两种含义。一种是,每个作品都分别定了一万元、两万元不等的起拍价,姑且不管这个起拍价是以何标准定的,关键是如果它偏高,没人竞拍怎么办?比如,作者之一、曲艺杂家崔琦告诉记者,“我以前创作的曲艺作品最高也就卖5000元。主办方问我多少钱起拍,我心里没底。他们说一万元怎么样,我就说行,因为过去给稿费,给不了这么多。”拍卖是一种双向选择,并不是你定个价就有人往上加价竞拍的,如果作品不好或起拍价不合理,也有可能流拍呀;另一种是,如果好多相声作品真的无人竞拍,或者说即使有人竞拍,作品也没能在观众中打响,岂不要更加遭到各界质疑、非议?
我更大的忧虑是,举办相声作品拍卖会,会不会成为相声最后一根救命草,从而使得相声界再也找不到更好、更有效的革新方式了?
作为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的姜昆表示,举办相声作品拍卖会是一种有益尝试,可以维护相声作家的权益,激发广大作者的创作积极性,不断壮大相声创作队伍,创作出精品力作,从而能够为相声事业的不断发展提供必要的文化积累。说得很有道理,可现实又真会如此吗?难道此前相声不景气,仅仅是因为回报太低,无人创作相声作品,尤其是没形成宠大的相声创作队伍?如果说真的是因为回报太低,才没有人积极创作相声作品,那么,相声演员们为何不反思一下作者的回报因何太低?而如今,通过公开拍卖,为何就有人愿意多出钱给作者了呢?不管创作一个段子能得到多少钱的回报,那是作者和相声演员之间的事,和观众无关。
再者说,作为相声演员,也不能光靠从作者手中拿段子、买段子或竞拍段子,自身也应该积极创作作品呀。早期,马季、侯跃文、姜昆等著名笑星,都会经常自己创作作品,可现呢?就连姜昆也很少自己动手,其它相声演员更不必说了。相声演员不创作,甚至好多相声演员连“二度创作”都不搞或搞不好,还谈什么重振相声?就算举办再多的相声作品拍卖会,又能怎样呢?真能把相声给救了吗?
相声确实没有消亡,作为相声各界,大可放宽心。但相想重振相声辉煌,也应通过自身努力才成。如果只停留在一时一事式的标新立异上,恐怕未必有什么“疗效”。就像要耗巨资修建相声博物馆,还不知能否如期建起来,却已经遭到人们质疑了。而今举办相声拍卖会,到底会是什么样的结局,还有待事实验证和观众评判,作为姜昆等相声人,则不能高兴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