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烟台文艺网!
您当前的位置 : 烟台文艺网 >> 文艺时空 >> 文艺鉴赏 >> 影像鉴赏

江融:摄影是否仍然有力量?

作者:烟台文艺网 更新时间:2014-07-25 13:50

 

  艾迪·亚当斯和黄功吾所拍摄的这两幅越战照片,以及其他一些人所拍摄的越战照片,都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当时美国国会议员把黄功吾的照片拿到美国国会去作证,据说除了反战运动等因素之外,这些照片影响到美国决策者提前差不多半年左右结束了越战。由此可见,摄影曾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幅照片大家也是非常熟悉的,是美国著名女摄影家多萝西亚·兰格拍摄的一幅19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一位移徙女工及其女儿的照片,这张照片应该说也是最经典的一幅新闻摄影照片。我就在想,我们中国最近几年发生了好几个大事件,其中包括汶川地震、奥运会、上海世博,我们大家再回想你们脑海里是否有一张单幅照片能代表我刚所提到的这几个大事件?

  如果我们现在回想汶川地震,你们能想到哪一幅照片是比较有代表性?我想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或者曾经有过现在已经觉得不重要了。敬礼娃娃那张照片在网络上传播得比较快,所以大家就记得印象比较深刻一点,但实际上敬礼娃娃这张照片虽然在上海国际摄影周得了一个大奖,之后似乎就没有得奖。

  大家可能需要反思其中的原因,那幅照片的确是不错,可是我不觉得它就一定能够代表整个汶川地震;但至少大家能记住,一幅照片如果能在网络上或在微博上不断被传播,那么这幅照片在大家印象里会比较深刻。比如说像芙蓉姐姐,或者说像韩寒在网络上发表小说,他们有很多粉丝不断的在传播,他们的确也能够成名,但是韩寒的小说在一百年以后能不能留下来,能不能像莎士比亚的戏剧,到几百年以后人们任然认为他是最经典的作品呢?我很怀疑。当然,芙蓉姐姐也好,韩寒也好,他们是一种社会现象。敬礼娃娃这张照片,同样也是因为网络上传得比较多,所以大家印象比较深刻,但我不觉得它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张照片。

  但是,谁能告诉我,世博会这么一个大活动在上海举行,有哪幅照片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好像没有,所以这就说明一个我们大家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能否有一张单幅照片来反映一个重大事件的本质?我们这个时代能成为经典照片,的确是非常不容易;我们的照片泛滥,每天都有无数的照片上传到博客、微博、网站,在这个影像泛滥的时代里面,一幅照片你拍得再好,你想脱颖而出,的确是非常非常困难。网络是个双刃剑,一方面它能让一幅照片传播非常快非常广——这是在网络之前没有办法做到的一件事情,同时它又因为有这么多的照片同时在传播——现在的照片是滚动上传到一个网站上去,一张照片在网络上停留的时间,可能是一个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之后就会被另外一张照片所取代,所以一幅照片想成为经典的确不太容易。

  这就是网络现状的一个悖论,它所存在两难状况:一方面它能增加传播力,另一方面它可能让大家更容易忘掉网上所看到的照片,因为有更多新的照片出现。过去不一样,世界各国的人,大家可能都在看同样一幅照片,像黄功吾拍摄的这个被燃烧弹烧伤的女孩的照片。当然黄功吾那张照片拍得非常好,同时也因为我们大家都在看同样一张照片,那幅照片就更容易被记住。现在这个时代就比较难。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我个人认为,1989年是摄影史上的一个分水岭,这一年本身在世界史上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因为在这一年,世界各国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最后导致了柏林墙倒塌;所以整个世界的格局发生变化。另外,1989年,英国物理学家提出建立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概念,后来正式叫做因特网(Internet),紧接着1990年Adobe Photoshop数码影像后期处理软件问世, 1991年柯达公司推出第一台专业数码相机,这三项发明对摄影及其创作理念、制作手法和传播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2001年美国又出现了经济危机。因此,首先受到这些事件影响的是新闻报道摄影师和传统的纸媒。美国几家有百年以上历史的报纸都倒闭,新闻报道摄影师无法获得报道的任务,甚至被解雇。

  中国人口这么多,一份报纸一份杂志只要有五、六万读者群,都能生存下来,中国还不存在报纸倒闭的现象发生,但我相信看报纸的人会越来越少,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基本上都在看手机报或上网看新闻,所以传统纸媒的确是存在这么一个问题。各家报纸,包括我们国内的纸媒报纸,都已纷纷将注意力转向网络,同时也在考虑,如果今后纸媒发生危机怎么去对付,所以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包括书刊和杂志都出现困难,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iPad在看杂志在看书,今后是不是报纸、杂志、书会消失,这个很难判断,但越来越多的人会用手机、iPad或其他手持平版电脑上网来看。因此,为传统报纸和杂志服务的新闻报道摄影师的生存就会有问题。再加上他们所面临的其他挑战,包括普通公民可以用手机现场拍摄的挑战。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文艺网编辑部
友情链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