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散文
女省长的目光
在机关工作的久了,我发现了一种现象:这里人们的好多想法,不是直接说出来,而是用目光表达出来的。仔细品味,这目光有支持的、鼓励的、默许的、同情的,也有威严的、愤怒的,冷峻的,还有鄙视的,漠然的,不屑的,林林总总。其实,只要注意,那目光透露的心情是清清楚楚的
这些年间,我阅历过,碰撞过各种目光,渐渐地都淡忘了,但从一双聪慧漂亮的眼睛里发出的慈和平等的目光却让我一直难忘,它象一堆篝火时刻温暖着我的心田,它又象一支火把时刻照亮在我行进的路上。
那是抗击非典后不久的日子,办公室有关人员通知我,副省长蔡秋芳要来烟台调研基层文化活动情况,由分管市级领导和我陪同活动。
在此之前,我没有见过蔡省长,只大概的知道,她原是莱阳农学院的教授,后来担任过山东省农业厅厅长,从2001年起担任山东省副省长,分管文化、广电等方面的工作,是位学者型官员,官声不错。
在宾馆的会议室里,我第一次见到她,果然是与众不同:高而稍瘦的身材,清澈明亮微含笑意的眼睛,齐耳短发,一身得体的浅灰西装更把她衬托得正直、挺拔、干练、利落。她笑立着迎接我们,握手热情而有度,说话清亮又平和,我心里暗自称赞,果然是学者风度,大气又谦和,有着很强的亲和力。因她的随和,没有了常有的上下级之间的那种感情阻隔,我们的交谈融洽而到位,很快确定第二天先到招远市基层企业去调研。
第二天,临出发前,我忽然被告知,分管市长有事去不了,让我自己陪同活动,这一下我可犯了难,已经说好了的事,怎么给省长说呢。在机关陪同领导活动是讲规格的,虽不是明文规定,但却是约定俗成,一般说来,副省长是应该由副市长陪的,如果不这样做就可能若得上级领导不高兴。这我可是有过教训的,有一次,安排我陪同南方的一位常务副省长去蓬莱参观,刚上车时,他满面笑容的同我握手,可当知道了我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副秘书长后,那笑容便慢慢地消失了,说的话也渐渐少起来,特别是他那漠视的目光,很让我心里不是滋味。现在又逢到了类似的情况,而且是本省的省长,我忐忑不安的走上车,心底是不安的,但笑容是满面的,我瞅着蔡省长的脸,解释说:“分管领导突然有急事来不了啦,他让我……”可没等到我说完,蔡省长就笑着和气的说:“不要紧,不要紧,让他们忙吧,我们一起去就行了。”这时候,我特意注意了她的眼睛,说这话的时候,她是在用慈和平等的目光看着我,以她的聪慧和敏锐一定觉察到了我的不安和谦意,又特意加重了语气说“我知道市里的工作千头万绪,够他们忙的,咱们一起去就很好。”这时,我再次看到了她那慈和、宽容和理解的目光,这是平等的目光,也是鼓励的目光。比照曾有的经历,她让我的心中却涌起了一股感情的热浪。因为这目光是在特殊情况下的表达,又是从一位省级高官眼睛里发出的目光,它体现的是一位高官的宝贵的平民情怀。
事有凑巧,在招远调研时,当地的副市长也没能参加,但蔡省长并没有丝毫的介意。我们去的是一家普通的小型纺织厂,厂子的会议室是一个狭小的房间,陈设也十分简陋,一张长桌旁散放着一圈木凳,我们去时,工厂的一名领导,工会主席,还有几名车间的工人已在等候。蔡省长在同大家一一握手后,就自己开了场,她微笑着说:“我这次来主要是看看工厂的文化生活,听听大家这方面的想法,各位随便啦。”这种不拘一格的开场,一下活跃了气氛,大家接二连三地讲起来。蔡省长专注地听着他们的发言,并认真地一笔一划地在本子上记录着,还不时地插上几句话,当她听到工人们开展文化活动没有场地,没有时间时,她提议到车间看一下。机声嗡嗡的车间里,年轻的女纺织工们穿梭般地奔忙着。蔡省长关切地望着她们,沉思着。走出车间时已近中午,她又和大家返回了会议室,详细地寻问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认真地和大家研究解决的办法,最后她郑重地嘱咐:纺织工都很年轻,又大都是女孩子,工作劳累又单调,我们一定要安排好她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这是我们的责任啊。当她说这些话时,我又看到了她那慈爱、平和、真诚、关切的目光,这是只有具有平民情怀的人才能具有的目光啊。照理,这是每一个干部都应具有的目光,但是同有些人只愿往大地方、好地方、好单位跑,只有着不同的胸怀,同个别对上一脸笑,对下一脸霜的态度,更有着天壤之别,正是在这种比较中,我再一次被感动。实际上,感动地并不止我一个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最善于从细节中观察人,他们一定感觉到蔡省长是一个真正关心他们的人,在他们同省长依依惜别的神情中我深深地感受并牢牢地记住了这一点。
转年的深秋,蔡省长又到蓬莱调研农村文化工作,当她听说登州文化广场活动开展地生动活泼时,便执意要亲身感受一下。滨海的深秋,凉意已很浓。入夜,广场的舞台上,锣鼓喧天,琴声悠扬,在秋风和落叶的扫荡下,不少观众却已悄悄退场。我乘机对蔡省长说:天太冷,您也早些回去休息吧,她轻轻地摇摇头,拒绝了我。从海上吹来的风冰凉刺骨,我也有些受不了。幸好这时蓬莱市的同志送来了几件大衣,我拿起一件递到她手上,她用双手接住,轻轻地对我说:大家都不穿,我怎能么能穿呢,送回去吧。借着舞台的灯光,我又看到了她那慈和、真诚的目光。这目光折射出的,不正是她那不搞特殊,与民共苦乐的平民胸怀啊。那天,她一直坚持到散场才回去,握手告别时,分明的感觉到了冰凉。我默想,那些总爱在公众活动场合迟到早退的人,真该从蔡省长这里受些启发。
再转年的春天,听说蔡省长得了重病,并做了大手术。因为对她的敬重,我还多次向省里来的人打听她的病情。没想到,春未夏初的时候,我们有了一次突然的见面。那次,她陪着国家文物局单局长到蓬莱阁考察文物保护工作。我们匆匆地从烟台赶过去,我看到她的双眼还是那么慈爱有神,但脸孔却明显的又黄又瘦。当我们一行人向山顶的蓬莱阁前行时,她慢慢地落在了后边,高高的身材也有些前倾。我停住脚步等着她,这时,她的脸色显得更黄,额头布满了汗水。不知为什么,我的心头突然有些酸楚。我劝她不要再上了,“这是向上级领导学习和听取意见的机会,不好错过的。”她无力又有力的说。我无言以对,但她那疲惫又真诚的目光,却深深地烙在了脑海里。没想到,这竟是同领导的最后一次见面。这年九月她竟离世而去,年令只有四十六岁。在痛苦中回忆,追思,她那慈和、真诚、平等的目光始终在我眼前晃动。
我想,在正常的情况下,人和人之间的目光应该是平等的,是慈善的,就象蔡省长身处高位仍能保持如此之目光,但有的人一掌握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后,就常用傲视的目光、居高临下的目光看待人,难道那资源是你自己的吗。有的人稍拂其意,便以不屑或恼怒的目光看人,难道你的个人好恶,就代表着宪法和党章吗。
有哲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什么样的目光代表什么样的心情,而善恶存乎一心,爱憎存乎一心,曲直存乎一心,眼光代表的是官德,是一个人的品格,这正是女省长的目光的宝贵之处。
我终于把珍藏了多年的目光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是为了借此机会让它温暖更多的人,我也更希望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多一些蔡省长这样的人,用他们那慈和平等的目光温暖更多人的心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