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烟台文艺网!
您当前的位置 : 烟台文艺网 >> 文艺时空 >> 文艺鉴赏 >> 书画鉴赏

“水”·易经·书法

作者:烟台文艺网 更新时间:2014-07-04 14:15

  迟志邦

  我国汉字的造字法则与书法审美理念深深植根于以《易经》为核心的古典哲学理论之中。尤其在众多象形文字的后面,蕴藏着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哲学道理与科学规律。

  《易经》中的“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被人们认作是文字象形、书法之理得之于现实生活的根据。例如“水”字,今人写来,既有篆隶草真行五种字体之区别,又有每种字体中因书写者的喜好、素质、功力之差异,而造就出的万千个不同面目。但在《易经》的卦象中,水字却只是一个形象至简、含义深邃的符号。

  水在八卦中为坎卦,其符号为,因而甲骨文中的水字即写作形,很象弯弯曲曲的河流,是典型的象形造字法。由于在卦象符号中,阴爻为短线表示弱、慢、静等阴柔之象;阳爻为长线表示强、快、动等阳刚之象,这就十分生动地描述了水的运动规律。而这种古典式的描述,竟然与今天的科学结论不谋而合。

  水力学实验表明,水在河道中流动时,由于水面上有空气的摩阻,河床上有沙石的障碍,因而水面与河底的水流速度较小,中间速度较大。从鸟瞰图上看河流,两岸因有杂草树木及岸堤摩阻,则显示出河中心流速大而岸边流速较小的现象。即使在封闭的输水管道中,不论是有压水流还是无压水流,也是同样道理。这一规律被聪明的祖先们准确地捕捉到了,而且在卦象上仅仅用三个爻便精确地标示出了这些关系——流速大的正好在中间用象征阳刚的长直线表示,流速小的在两侧、在四周则用象征阴柔的短线表示。水字的这种形象,还能表征另一层含意,即与水流四周接触的边界是相对不动的静物,静为阴,故用阴柔线表示;水是流动的,动为阳,故用阳刚线表示。

  你看,无论从平面还是从纵剖面看,《易经》中水的卦象都是水在自然界运动的流态示意图和水力学原理图。水在自然界中随物赋形、居无定所,或成惊涛骇浪、或为高峡平湖;或汇大江东去、或出湍湍溪流,可谓千姿百态,变幻莫测。然而只用几条长短线,祖先们便把如此复杂的事物揭示得如此简明、精确且符合科学原理。古人在造字过程中对自然现象的探幽赜微的深刻性、对客观规律高度准确的概括性,实在令后人们叹为观止。这可不是仅以巧合二字就能解释得了的。

  我们在领略历代圣贤的文论、书论、画论以及其它领域的思想、理论时,都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即字里行间处处渗透着《易经》中阴阳演化、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深邃哲理。所以说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哲理性最强的文化绝不是夸张之辞。因此中国文字及其书写,从它萌生那天起,就一直浸淫在浓郁的哲理氛围之中。以大量的象形文字为母体造就的汉文字及书法,不但为中华民族创造了独特的语言符号与艺术载体,也为我们的艺术创新提供了神秘、深邃的,同时也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丰富信息,其中不乏今天被称作相似论、系统论、全息论的真知灼见。只是我们今人对这些思想宝藏的重视程度、读解深度还远未到位而已。

  诸如,“类物象形,睿哲变通”(索靖《草书势》);“秉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虞世南《笔髓论》);“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孙过庭《书谱》); “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善学者乃学之于造化,异类而求之,故不取乎原本,而各逞其自然”、“其触类生变,万物为象,庶乎《周易》之体也”、“亦犹五常之与五行,虽相克而相生,亦相反而相成”、“是知卦象者,文字之祖,万物之根”(张怀瓘《书断》);“唐以前书,皆始艮终乾;南宋以后书,皆始巽终坤”(包世臣《艺舟双楫》);“书要兼备阴阳二气。大凡沉着屈郁,阴也;奇拔豪达,阳也”(刘熙载《艺概.书概》)……等等。

  古往今来都有人抱怨老祖宗们的书法之论太过虚幻、模糊而难以捉摸,甚至只能意会而难以言明。比如连米芾这样的书坛大腕都不免发出如此迷惘之质问:“龙跃天门,虎卧凤阙,是何等语?”其实古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阐述,自有他们的表达方式,他们对许多真理的认识早已超前了千百年的时空,具有永恒的价值。作为后人若要发掘理解这些思想宝藏,不仅先要端正对古典思想理论的态度,既不轻率地将其视为古董,又非食古不化、只作注释式的理解,而且还要进行表达方式的符号转换,即用现代语言现代思维进行准确阐释。因为自然规律没有古与今的区别,区别的只是读解与表述方式的不同而已。就象古人的勾股定理与今天的a²+b²=c²所表达的都是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一样。

  悠悠数千载,细细咀嚼祖先们留下的文化遗产,真有常品常新之感。因之我们又想起了郭沫若那句由衷的赞叹:《易经》是一座神秘的殿堂,当我们剥去它那光怪陆离的外衣,就会看见一群原始人在怎样跳舞。

责任编辑:文艺网编辑部
友情链接
关闭